空袭xw1.gif (41269 字节)


ksv016.jpg (13445 字节) 1999年3月24日格林威治时间傍晚20时许,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开始向南斯拉夫共和国的

七个城市进行了空袭,首先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的六艘美国军舰(包括两艘洛杉矶级

核潜艇)发射几十枚远程战斧式巡航导弹,从英国飞来的八架B-52H轰炸机,也从空中

对南联盟发射巡航导弹,打响了北约入侵南联盟的第一枪。随之而来的就是旷日持久的

空袭,参战飞机包括美国造价昂贵的“幽灵”式B2A隐形轰炸机,6架美国主力战略轰炸

机B1B,在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的F-117A隐形战斗机(初期投入12架,现已达到23架)

和北约将近400架F15、F16、F18“幻影”、“狂风”式等先进三代战机,目前北约的

空袭已进行了21天,战机已增至480架,战争仍在进行之中。下面我们摘引国防大学张

召忠教授的观点,研讨一下北约轮空袭行动的特点。


北约对南联盟空袭共划分为三个重要阶段,目前的空袭正在向第三阶段过渡。 ktc01.jpg (14942 字节)  ktc02.jpg (14904 字节)

第一阶段作战特点

  南联盟当地时间3月24日晚8时,北约19个成员国中的8个国家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贵重铁砧”(后改为“联盟力量”)行动的首轮空袭行动。

  从第一阶段北约对南空袭作战来看,主要体现了这样几个特点:

  空袭时间选择灵活第一轮空袭进行了3个波次,时间有两次选择在当地时间晚8时和次日凌晨0时40分,第三波次选择在当地时间25日14时05分。第二轮空袭的两个波次都是选择在白天,即当地时间17时50分至20时15分。第三轮空袭也是选在白天,即当地时间是26日16时17分。按照惯例,最先开始的几轮空袭一般都选择在夜晚特别是凌晨时分,主要是考虑到利用夜晚打技术差,因为美军的飞机都具备夜视和夜战能力,而南联盟方面则不具备夜间作战能力。其次便是附带伤亡问题。因为开始阶段的空袭主要是针对战略性目标,对人员伤亡的威胁较大,选择夜深人静的时候空袭,可大大减少对平民百姓的误伤。前三轮空袭突破以往的惯例,多次贸然在白天出击,可能是想利用当地难得的天气条件,因为机载激光制导炸弹往往对气候条件的要求较高,如果遇到云雾效果就会大大下降。南斯拉夫不像伊拉克,浓重的云雾天气较多,气象较为恶劣,所以北约打算利用能见度较好的天气条件,加快空袭节奏。   实行强电磁干扰无论是大战小战,只要飞机出航,只要采取军事行动,就必须进行电子干扰。当然,电子干扰的种类和样式很多,在第一轮第一波次的空袭之前,所进行的电子干扰是整个空袭行动中最强大的一次。主要是利用EA-6B专用电子战飞机对预定攻击区域进行全频谱强电磁干扰,具体方式包括发射强干扰电磁波、投放强电磁脉冲炸弹和发射反辐射导弹等。据称,此次美国首次使用了强电磁脉冲弹(或微波炸弹),这种炸弹威力巨大,一枚炸弹就足以使方圆数十公里内的一切电子设备造成严重的物理损伤,而且很难修复。主要目的是让对方变成“瞎子”、“聋子”和“哑巴”,摧毁其“大脑神经网络”系统,在彻底瘫痪对方的情况下再进行“外科手术”。  导弹战与飞机空袭战相结合根据美军以往的空袭作战特点,通常在开始阶段的空袭中,特别是第一波次中,安排战斧式巡航导弹和空射AGM-86巡航导弹对预定目标进行打击,在强大的地面防空火力被完全或大部分摧毁之后,有人驾驶的作战飞机才贴近目标区使用空地导弹攻击或投放精确制导炸弹进行凌空轰炸。此次空袭中,北约在仅仅发射了100枚(实际可能只有几十枚)巡航导弹之后,十几架F-117及B-2隐形轰炸机及其他60多架作战飞机便开始了第一波次的联合打击,其中,B-2轰炸机是首次实战应用。这样的作战方式只能说明,北约对南联盟的防空火力不屑一顾,认为经过数小时电子干扰和巡航导弹打击之后,南联盟已经不具备对空作战的能力,所以隐形飞机和高性能夜战飞机可大胆闯入高威胁区作战。侧重摧毁战略性目标第一轮空袭的目标主要是摧毁南联盟军事指挥控制通信机构,打击其地面防空和用于空中作战的装备及设施,破坏其军事基础设施,其目的是瘫痪对方的指挥控制体系,防止南联盟继续利用其空军兵力,并削弱其军事支持能力。第一轮空袭中打击的主要目标集中在科索沃内外和南联盟首都贝尔格莱德附近的导弹设施、雷达、空防系统、指挥和控制中心、军事通信站、军工厂和航空设备生产厂,以及部署在科索沃的塞族军事力量,其数量在60个左右。南联盟方面称,包括5个机场、5个兵营、通讯和指挥设施以及仓库在内的40个目标在第一轮3个小时的空袭中遭到轰炸。在第二轮轰炸中,有50个目标被击中,交通枢纽和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军事基础设施遭到重创,十多个城市的军事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第三轮空袭的主要目标是科索沃内外的南特种警察总部和南人民军指挥机构。此外,还攻击了指挥总部所在地周围部署的一些地面部队、一个军火库和一个燃料仓库。

  在第一阶段空袭中,军民伤亡都不算太大,主要原因是北约采用了精确制导武器,减少了对人员的误伤,同时南联盟方面在防空袭方面所具有的丰富经验和一些有效措施也是重要原因。在第一阶段空袭中,被毁坏的主要是一些机场、军工厂等固定目标,飞机、坦克、火炮等重装备,特别是具有机动能力的装备损失不大,可能在战前已经采取了疏散、入洞等躲避措施。南人民军训练有素,在第一阶段空袭中,先后共击落北约战机9架,击落巡航导弹9枚。

 

ktc0.jpg (8766 字节) ktc1.jpg (10410 字节) ktc2.jpg (7743 字节) ktc3.jpg (10642 字节)

 

 

第二阶段作战特点

  从3月28日第4轮空袭开始,处于第二阶段的空袭行动之中。总的来看,北约对第一阶段空袭估计过于乐观,在没有完成第一阶段既定任务的情况下,过早地转入了第二阶段,曾一度造成空袭中目标选择和空袭波次组织上的混乱,这些在第4轮到第8轮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于空袭战役来讲,第二阶段空袭应该是一个重大转折,即由第一阶段的主要轰炸地面固定目标和一些战略性目标,转向对北纬44度以南的南人民军地面部队和军用物资的攻击。从实际作战来看,这样的空袭直到进行到第16轮仍没有见到对南人民军地面部队的轰炸,轰炸的目标体系仍然是第一阶段界定的目标体系,如桥梁、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南国防部、内务部等要害部门,以及地面防空系统、弹药库、军民用机场、军营、部队等军事目标。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要么是北约在组织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要么是南人民军地面部队根本就让北约发现不了,更不存在什么明确的前线和战场正面。

  从3月28日开始,美国对前线作战兵力开始进行重新调整和部署,其重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强空袭兵力。主要措施是从本土基地增派F-117A隐形战斗机、B-1B战略轰炸机、A-10攻击机、EA-6B电子战飞机等作战和支援飞机。同时,4月5日开始紧急抽调部署在土耳其因契尔利克空军基地用来空袭伊拉克禁飞区的F-15、F-16和EA-6B等部分作战飞机和空中加油机。二是紧急向前沿战区增援地面突击兵力。空袭过程中,美国部署在前沿战区的地面部队数量有限,总数在1万人左右,主要是部署在马其顿,少量维和部队在波斯尼亚。3月底特别是4月初以来,美军紧急增援地面兵力,其措施是:将亚德里亚海两栖战大队4000余名海军陆战队员派遣到马其顿,并从驻德部队中抽调24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一个多管火箭炮营、一个机械化步兵营、14辆布雷德利战车,以及黑鹰、CH-47直升机等一大批重装备和大约2615人的精锐部队,在7-10天内部署到阿尔巴尼亚。按照北约的近期计划,向阿尔巴尼亚总共派遣8000名地面部队。此外,还向马其顿部署了一些特种作战部队。预计美军将继续大量增兵,其他北约国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也将向前线增加地面部队。

  4月10日,美国宣布,向前沿战区增派82架作战飞机,其中包括24架携带哈姆反辐射导弹的F-16战斗机,4架A-10对地攻击机,6架EA-6B徘徊者电子干扰机,39架KC-135加油机,2架KC-10空中加油机和7架运输机。五角大楼透露,为加强近地进攻,适应全天候作战,正在考虑在已经增派24架阿帕奇直升机的基础上,再增派24架阿帕奇直升机。这样,参与对南联盟空袭作战的飞机总数将达到480架。同一天,英国决定派遣无敌号轻型航空母舰前往亚得里亚海海域,此前该航母在波斯湾执行对伊拉克禁飞区空中打击的作战任务。无敌号满载排水量2万吨左右,舰上携载有7架鹞式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和9架海王直升机。

  种种迹象表明,一场地面战争正在酝酿和部署之中。兵力调动中最引人瞩目的是B-1B、A-10、阿帕奇和多管火箭炮的部署。B-1B是用来在中空对前线面目标进行摧毁和攻击的,A-10是专门用来在低空打坦克和装甲集群的,多管火箭炮则是用来发射远程战术导弹和密集火箭炮摧毁南军阵地,为阿帕奇贴地面飞行杀伤南人民军有生力量做准备的,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特种作战部队及突击分队则是用来遂行地面战役的。预计下一步,像101和82空降师这样的空降和伞降突击部队,像柯曼奇这种世界上最先进的隐形武装直升机等可能将逐步部署到前沿战区。   从北约对南联盟连续十几轮的空袭来看,与以往的空袭作战相比,体现了哪些特点和规律?美国利用北约集团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从美军最新兵力调动和紧急部署看,是否将要爆发地面战争? 南联盟有效反击,战绩卓著第4轮空袭是北约由第一阶段转向第二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同时也是美国空军空袭作战史上一个耻辱的日子,因为号称世界最先进的一架F-117A隐形战斗机被南联盟击落,这个事件对后续的空袭和反空袭作战行动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从美国和北约方面来看,自从F-117A被击落之后,原定的第二阶段空袭计划有了很大改变。从空袭时间上来看,取消了原定的白天空袭的计划,全部改为夜晚和凌晨出击。在战报和新闻发布方面,一改原来透明度高和利用媒体进行宣传战的传统,突然决定封锁消息,对于作战情况及目标毁损情况等一律严格保密。

  从兵力部署方面来看,从3月28日开始,美军开始调整兵力部署,从本土向战区增派了20架飞机,其中包括B-1B战略轰炸机、F-117A战斗机和A-10攻击机等。同时,向马其顿和波斯尼亚等南斯拉夫周边国家派遣了海军陆战队和空军救援队,以便在飞机被击落后,快速到达现场抢救飞行员。4月2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向亚德里亚海增派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到3月29日,南联盟已经取得不少骄人的战绩。据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称,北约空军部队已出动飞机750架次,对南境内目标发射了315枚导弹。南联盟空军和防空军司令斯米利亚尼奇中将宣布,北约对南联盟空袭共出动飞机430架次,其中战斗机330架次,发射巡航导弹约400枚。北约向南联盟领土共投下1900吨炸弹。南空军和防空军部队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共击落包括F-117A隐形飞机在内的13架(7架北约战斗机,3架直升机,3架无人驾驶飞机)北约飞机和30枚巡航导弹。有7名南空军和防空军战士牺牲,17人受伤,造成的物质损失达3亿美元。

  空袭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如何评价美国和北约的空袭效果,目前说法不一。按照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长的分析,对南联盟目标的摧毁概率只有10%—20%。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培根承认,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远未达到既定的目标,打击程度有限。南联盟方面也发表战报,声称没有造成多大的人员和物质损失。在连续16轮的轰炸中,美军和北约部队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98%以上,而在前不久的“沙漠之狐”行动中,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比例只有70%左右,至于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比例还不到10%。在以往的战争中,美军都吹嘘自己的精确制导武器如何有效,摧毁目标的概率往往都在90%以上,为什么在对南空袭作战中,反而一再降低调门儿,说什么作战效能不够理想呢?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评价。

  在第9轮至第16轮空袭期间,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美军只使用2枚战斧导弹就摧毁了整栋内务部大楼,只使用一两枚激光制导炸弹便将一座桥梁断为两截,这能说作战效能很低吗?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不使用精确制导炸弹,要想炸毁一座桥梁,至少需要几十架飞机投掷数百吨炸弹才能奏效。由此可见,既然美军使用的基本上都是精确制导武器,那么对目标的摧毁概率应该是比较高的。这样的作战效果,从美国军方向新闻界披露的卫星和侦察机航拍的照片中便能判定。所以,在长达16轮的空袭中,应该说已经对南联盟境内的主要战略目标造成了致命的毁损。当然,由于南联盟人民军采取了有效的隐蔽和防御措施,估计有70%以上的兵力和兵器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了。据称,南斯拉夫有4名防空军官员曾对伊拉克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访问,伊拉克可能向南联盟提供了有关美国战斗机和作战战术的情报,因为在海湾战争初期,伊拉克通过设置大量假目标,曾经迷惑了多国部队的飞机和侦察卫星,给其造成诸多错误判断,最终使部分飞毛腿导弹和作战飞机得以保留下来。近据刚从南斯拉夫回国的人员介绍,南斯拉夫也采取了类似的防空措施,令人称奇的是,他们在高速公路两旁每隔数公里就停放着一架飞机或是一辆坦克,有的是真家伙,有的则是假目标。需要升空作战时,这些作战飞机可利用高速公路快速起飞。   北约空袭作战指挥体系尚在磨合之中从16轮空袭情况来看,北约虽然组建已经50年,但实施如此庞大的战役毕竟还是第一次,所以在盟国力量及相互关系的协调、空袭波次的组织实施、目标的选择与攻击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此次空袭的代号叫做“联盟力量”,给人的感觉也好像是整个北约都在对南联盟发动空袭,其实仔细分析起来,主要是美国人自己在那里干这件事。所有的巡航导弹都是从美国海军的舰艇和B-52H轰炸机上发射的,因为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这种武器。 在第一轮空袭中,只有8个国家参加了空袭;在后续的空袭中,19个北约盟国中只有13个国家参加了空袭行动,其他北约国家的飞机主要是执行一些二线任务,例如在边境地区巡逻,提供空中勤务保障,担负空中侦察和监视任务等。   新型高技术武器竞相登场利用战争机会清理库存的过期武器弹药,并把在研的新型武器投入实战进行鉴定,一直是美军的惯用伎俩。在对南联盟的首轮空袭中,美国动用了两架B-2隐形轰炸机,这是该机首次实战应用。   在第9轮空袭中,美军首次投入新增援的5架B-1B战略轰炸机,这是B-1B飞机的第二次实战应用。在“沙漠之狐”行动中,B-1B用来投放常规无制导炸弹,被看作是“大马拉小车”,不仅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反而将自己处于非常危险的防空火力威胁之中。这次美军不敢沿用上次的战法,主要是害怕南联盟的地空火力,所以首次投入一种最新的GPS卫星制导导弹,这种导弹的型号至今秘而不宣,据初步分析可能是AGM-154联合远程武器(JSOW)。这种武器1998年开始投入使用,单价24.6585万美元,海军部署8800枚,空军部署3000枚。它是一种利用巡航导弹来撒布子弹药的低高度高杀伤力远射程发射后不管的武器,射程为15至40英里,主要用于打击各种地面目标,可在对方点防空火力圈外发射。战斗部采用145枚BLU-97/B子弹药,可打击多个目标,每架飞机可携载12枚。与此同时,在空袭使用的新式武器还包括AGM-130远程空地导弹,这种武器在“沙漠之狐”结束后的空袭禁飞区作战中首次使用,主要载机为F-15E和F-16等。

从4月份开始,空袭明显升级。4月1日至2日,在24小时内出动了130架次,这是自空袭开始以来一昼夜出动架次最多的一次。然而,4月6日,在24小时之内北约就出动了469架次,如此高强度的空袭,使南联盟防空系统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北约声称,自3月24日北约对南空袭以来,已经有150个南联盟的主要目标被击中。北约的轰炸已摧毁了南联盟防空体系的主体、29架米格战斗机(其战斗机数量的一半)、3个南主要军事指挥部中的2个以及南军队50%的燃油储备。

 

ktc4.jpg (14731 字节)      ktc5.jpg (11190 字节)      ktc6.jpg (10730 字节)


背景资料

科索沃是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南部与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为邻。面积10,887平方公里,首府普里什蒂纳,人口约200万,其中90%为阿尔巴尼亚族人,其余为塞尔维亚族人和黑山族人等。历史上科索沃曾是中世纪塞尔维亚王国的政治中心,是塞族历史和文化的摇篮,长期以来,科索沃阿族人中的分离主义分子就一直要求成立“科索沃共和国”并与阿尔巴尼亚合并。近几年科索沃的局势一直动荡不安,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由于阿族极端分子闹事,科索沃的社会经济生活曾一度陷于瘫痪状态,致使南政府不得不多次在科索沃实行紧急状态。1999年2月6日,针对前南问题6国联络小组提出的和平方案,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代表团与科索沃阿族代表团在巴黎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由于南联盟坚决反对外国军队进驻科索沃,而科索沃阿族则要求在三年过渡期后就科索沃地位问题举行公民投票,双方分歧很大,使得谈判结束时间两度延期。3月15日和谈复会,南联盟塞族代表团继续坚持反对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的立场,19日上午,科索沃问题和谈两主席法国外长韦德里纳和英国外交大臣库克在巴黎发表声明指出,第二轮科索沃和谈由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而告结束。声明说,谈判将无限期休会,直到南联盟决定接受和平方案时为止。西方领导人指出: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应对谈判破裂承担全部责任。

 

参与行动北约军力  

可调遣飞机430架(后将增至900架)              

美国:260架战机(包括B-2、B-52、F117轰炸机;F-15、F-16战斗机)  

加拿大:6架CF18战机、2架空中加油机  

德国:14架“旋风”式战机  

丹麦:4架F-16战机  

英国:8架“鹞”式战机   

荷兰:16架F-16战机、2架空中加油机  

比利时:10架战机(包括6架F-16战机)  

法国:18至21架战机(包括幻影2000型)   

葡萄牙:3架F-16战机  

西班牙4架喷气式战机、1架空中加油机

B105b.jpg (9283 字节) C138a.jpg (4157 字节)

南斯拉夫军力

空军:

战斗机160架(米格29、米格21)、支援机109架、武装直升机44架。  

防空军:

各种口径高射炮1850门、各型“萨姆”导弹1000枚。

陆军:

步兵9万人、坦克1277辆、装甲车805辆、火箭发射器141个、大炮1093门。  

海军:

驱逐舰4艘、潜艇4艘。

C128a.jpg (3752 字节)
C124a.jpg (8641 字节)
C130a.jpg (3564 字节)